对技术的态度

对技术的态度

最近人品爆发,图灵社区,InfoQ,51CTO相继对我做了采访,前两天我把 InfoQ对我的采访张贴了出来 ,今天,图灵社区和51CTO对我的采访发布了( 图灵的访谈 51CTO的访谈 ),我是一个有技术焦虑症的人,我的经历比较特殊,对大家来说可能也没有什么意思,这两个采都有一些重叠的部分,不过有些观点我想再加强一些,并放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你是什么态度?

遇到新技术我会去了解,但不会把很大的精力放在这些技术(如:NoSQL,Node.js,等)。这些技术尚不成熟,只需要跟得住就可以了。技术十年以上可能是一个门槛。有人说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我一点儿都不觉得是这样想。虽然有不成熟的技术不断地涌出,但是成熟的技术,比如Unix,40多年,C,40多年,C++,30多年,TCP/IP,20多年,Java也有将近20年了……,所以,如果你着眼成熟的技术,其实并不多。

我的观点是—— 要了解技术就一定需要了解整个计算机的技术历史发展和进化路线。 (这个观点,我在《 程序员练级攻略 》和《 C++的坑多吗? 》中提到过多次了。)因为, 你要朝着球运动的轨迹去,而不是朝着球的位置去,要知道球的运动轨迹,你就需要知道它历史上是怎么跑的

如果要捋一个技术的脉络,70年代Unix的出现,是软件发展方面的一个里程碑,那个时期的C语言,也是语言方面的里程碑。(当时)所有的项目都在Unix/C上,全世界人都在用这两样东西写软件。Linux跟随的是Unix, Windows下的开发也是 C/C++。这时候出现的C++很自然就被大家接受了,企业级的系统很自然就会迁移到这上面,C++虽然接过了C的接力棒,但是它的问题是它没有一个企业方面的架构,而且太随意了,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Java。C++和C非常接近,它只不过是C的一个扩展,长年没有一个企业架构的框架。而Java在被发明后,被IBM把企业架构这部分的需求接了过来,J2EE的出现让C/C++捉襟见肘了,在语言进化上,还有Python/Ruby,后面还有了.NET,但可惜的是这只局限在Windows平台上。这些就是企业级软件方面语言层面就是C -> C++ -> Java这条主干,操作系统是Unix -> Linux/Windows这条主干,软件开发中需要了解的网络知识就是Ethernet -> IP -> TCP/UDP 这条主干。另外一条脉络就是互联网方面的(HTML/CSS/JS/LAMP…)。我是一个有技术忧虑症的人,这几条软件开发的主线一定不能放弃。

另外,从架构上来说,我们可以看到,

  • 从单机的年代,到C/S架构(界面,业务逻辑,数据SQL都在Client上,只有数据库服库在S上)
  • 再到B/S结构(用浏览器来充当Client,但是传统的ASP/PHP/JSP/Perl/CGI这样的编程也都把界面,业务逻辑,和SQL都放在一起),但是B/S已经把这些东西放到了Web Server上,
  • 再到后来的中间件,把业务逻辑再抽出一层,放到一个叫App Server上,经典的三层结构。
  • 然后再到分布式结构,业务层分布式,数据层分布式。
  • 再到今天的云架构——全部移到服务器。
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变迁都一直再把东西往后端移,前端只剩一个浏览器或是一个手机。通过这个你可以看到整个技术发展的趋势。所以,如果你了解了这些变迁,了解了这些变迁过程“不断填坑”的过程,你将会对技术有很强的把握。

另外,我听到有很多人说,一些技术不适用,一些技术太学院派,但对我来说,无论是应用还是学术,我都会看,知识不愁多。何必搞应用的和搞学术的分开阵营,都是知识,学就好了。

技术的发展要根植于历史,而不是未来。不要和我描述这个技术的未来会多么美好(InfoQ 的 ArchSummit大会上有一个微软来的人把Node.js说得跟仙女一样,然后给了一个Hello World),我承认你用一些新的技术可以实现很多花哨的东西。但是,我认为技术都是承前的,只有承前的才会常青。所以说“某某(技术)要火”这样的话是没有意义的,等它火了、应用多了,规模大了,再说。有些人说:“不学C/C++也是没有问题的”,我对此的回应是: 如果连技术主干都可以不学的话,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学呢?这些是计算机发展的根、脉络、祖师爷,这样的东西怎么可以不学呢?

另外,我们要去了解整个计算机文化,我觉得计算机文化源起于Unix/C这条线上(注意,我说的是文化不是技术)。我也写过很多与Unix文化相关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我写的“ Unix传奇 尤其是下篇 )”。

可是在应用环境中,对新技术的需求是很高的,你觉得在教育领域计算机科学的侧重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校教的大部分都是知识密集型的技术,但是社会上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什么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呢?麦当劳炸薯条就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用不到学校教授的那些知识。如果有一天你不炸薯条了,而要去做更大更专业的东西,学校里的知识就会派上用场。有人说一个语言、一个技术,能解决问题能用就行了,我不这样认为。 我觉得你应该至少要知道这些演变和进化的过程。而如果你要解决一些业务和技术难题,就需要抓住某种技术很深入地学习,当成艺术一样来学习。

我在“ 软件开发‘三重门’ ”里说过,第一重门是业务功能,在这重门里,的确是会编程就可以了;第二重门是业务性能,在这一重门里,技术的基础就很管用了,比如: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网络的七层模型,TCP/ UCP UDP的协议,语言用法、编译和类库的实现,数据结构,算法等等就非常关键了;第三重门是业务智能,在这一重门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很学院派了,比如,搜索算法,推荐算法,预测,统计,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分布式架构和算法,等等,你需要读很多计算机学院派的论文。

总之,这主要看你职业生涯的背景了,如果你整天被当作劳动力来使用,你用到的技术就比较浅,比较实用,但是如果你做一些知识密集型的工作,你就需要用心来搞搞研究,就会发现你需要理论上的知识。比如说,我之前做过的跨国库存调配,需要知道最短路径的算法,而我现在在亚马逊做的库存预测系统,数据挖掘的那些东西都需要很强的数学建模、算法、数据挖掘的功底。

我觉得真正的高手都来自知识密集型的学院派。他们更强的是,可以把那些理论的基础知识应用到现在的业务上来。但很可惜, 我们国内今天的教育并没有很好地把那些学院派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业务问题很好地接合起来。 比如说一些哈希表或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如果我们的学校在讲述这些知识的时候能够接合实际的业务问题,效果会非常不错,如:设计一个IP地址和地理位置的查询系统,设计一个分布式的NoSQL的数据库,或是设计一个地理位置的检索应用等等。在学习操作系统的时候,如果老师可以带学生做一个手机或嵌入式操作系统,或是研究一下Unix System V或是Linux的源码的话,会更有意思。在学习网络知识的时候,能带学生重点学一下以太网和TCP/IP的特性,并调优,如果能做一个网络上的pub/sub的消息系统或是做一个像Nginx一样的web server,那会更好。如果在学图形学的过程中能带领学生实践一个作图工具或是一个游戏引擎,那会更有意思。

总之,我们的教育和现实脱节太严重了,教的东西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实践上都严重落后和脱节,没有通过实际的业务或技术问题来教学生那些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失败。

那么,现在做一个软件开发者是否更加困难了?

我觉得倒不是。做一个软件开发者更简单了。因为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你可以找到很多共享的知识——相对于我那个时候。第一,知识你容易查到,然后社区很多,文章、分享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的。上网一查,什么都没有。都得去自己琢磨,自己去调查。所以我觉得相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容易了。第二,工具变多了。现在的工具比那个时候好用多了。我们那个时候就是一天到晚在vi里面,连个自动提示都没有,连个版本库管理都没有。不光工具变多,框架也多了,各种各样的编程框架。我们那时候都是生写。写JavaScript,生写,连个jQuery都没有。没有这些辅助性的、让你提高生产力的东西。J2EE那时候也没有。而且整个(开发环境)都很不成熟。一个服务器的最高配置就1GB的情况下,一个WebSphere起来就占了900多MB——这还能跑什么应用?所以只能去用最基础的系统。所以我觉得现在,无论是环境,还是开发的过程,都更规范了。以前我做开发的时候就是,什么都不懂就上了,瞎搞,没有什么开发规范,没有人理你,反正你搞得好就搞好,搞不好就搞不好了,全靠自己,包括做测试维护等等。我觉得现在的软件开发就很好,你一上去,就有好的工具,有好的知识库,有好的社区,有好的开发框架,还有好的流程,方法,甚至还有人帮你做测试,还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幸福得很。现在好多人还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开发难什么的。其实容易多了。

但是,有个东西我觉得是现在的软件开发者比我们那时候变得更难的。就是,你享福了以后,人就变懒,变娇气了。对很多东西的抱怨就开始多了。我们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好抱怨的?没啥好抱怨的,有活就干,有东西学就赶快学。现在呢,学个什么东西还挑挑拣拣的,抱怨这个语言太扯,那个IDE不好,这个框架太差,版本管理工具太扯,等等。 这就好像以前我没东西吃,只有个糠吃,要是有面包有馒头,我就觉得非常非常好了。现在是,好吃的东西多了我们还学会挑食了,这也不好用,那也不好用

根本就不是技术变难了,环境变差了,是程序员变娇气了。所以软件开发变难,归根结底还是程序员们自己变娇气了。

你如何在进度压力下,享受技术带来的快乐?

中国人中庸的思想,入世和出世,每天的工作就是入世。举个例子,我十年前在上海的时候,给交通银行做项目的时候,每周休息一天,早九点到晚十点,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整年,没有节假日,项目上的技术也没什么意思。当时我晚上十点回到住处,还想学一些C++/Java和Unix/Windows的技术,于是就看书到晚上11:30,每天如此,一年下来学到很多东西,时间没有荒废,心里就很开心。 我觉得当时是快乐的,因为有成长的感觉是快乐的。

现在的我,工作、写博客、养孩子,事情其实更多。我早上7:30起床,会浏览一下国外的新闻,hacker news, tech church, reddit, highavailability之类的站点,9点上班。晚上6、7点钟下班,开始带孩子。十点钟孩子睡了觉,我会开始重新细读一下这一天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个时间也有可能会用来看书。学习的过程(我)是不喜欢被打断的,所以从十点到十二点,家人都睡了,这正是我连续学习的好时间。可能从晚上11:30开始,我会做点笔记或者写博客。我现在对酷壳文章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一些,所以大概积累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可以生成一篇文章。每天我大概都在一两点钟才会睡觉。没办法,我有技术焦虑症。但是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也很踏实。

另外,任何一门技术玩深了,都是很有意思的。有些人形成了一个价值取向,“我只做什么,绝不做什么”。前段时间有一个刚来亚马逊的工程师,他原来做的是数据挖掘推荐系统,原来的公司重组要让他做前端,他不肯就离职了,他说他不想做前端。我觉得,前端后端都是编程,Javascript是编程,C++也是编程。 编程不在于你用什么语言去coding,而是你组织程序、设计软件的能力,只要你上升到脑力劳动上来,用什么都一样,技术无贵贱。 你可以不喜欢那个技术,但是还是要了解了解,也没有必要完全不用,完全抛弃。Javascript啊——只要能被Javascript实现的,未来总有一天会被Javascript所取代。

回到问题,怎么才能享受到快乐呢?

  • 第一,入世和出世要分开,不要让世俗的东西打扰到你的内心世界,你的情绪不应该为别人所控,也不应该被世俗所污染,活得真实,活得真实你才会快乐。
  • 第二,就是要有热情,有了热情,你的心情就会很好,加班都可以是快乐的,想一想我们整个通宵用来打游戏的时光,虽然很累,但是你也很开心,这都是因为有了热情的缘故。

总之一句话—— 如果你没有兴趣,什么都是借口,如果你有兴趣了,什么都是好玩的

(全文完)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酷 壳 – CoolShell ,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好烂啊 有点差 凑合看看 还不错 很精彩 ( 43 人打了分,平均分: 4.56 )
Loading...

对技术的态度 》的相关评论

  1. 工作后又重读了一遍, 看完后竟然有一丝丝感动
    向牛人学习, 每天下班后坚持读书! 保持在学校的时候的热情

  2. 7点半才起床,真好呀, 我每天6点半就要起来了。晚上我也要娃娃睡后,再做点事,可是小家伙可不是那么规律,常 常 非要我陪她睡,精神有时特别好,我哄她睡觉,不知不觉我也睡了,也不知她是什么时候睡的。因为早上6点过就要起床,所以晚睡了身体也受不了。纠结呀。

  3. 云端孤鹜 :
    写了5点,估计要被很多人鄙视,不过没关系,大家讨论我就乐,还有皓哥有时间的话希望能稍微批判一下:
    1.底层技术
    对于底层技术,我估计很多人的想法可能也不一样,那到底哪些技术才够底层?先撇开算法,就我比较熟悉的windows下c++开发,我认为比如c++的对象模型、编译连接模型、windows系统的消息机制、内存管理、多线程程序设计等这些是基本的东西需要开发者熟练掌握。而更底层的技术诸如内核驱动、PE文件的结构及其加载重定位,这还需要熟悉汇编指令及其程序在汇编一级的表现形式。在我所工作过的地方,我发现很少人会去学这些东西。我一直对那些搞破解的人很钦佩,觉得他们有毅力并且对系统有足够的了解,也就是底层基础比较好,但也有人说那是体力活?真正的高手不屑于做这些?也有人跟我说过,不要钻那些底层技术,钻多了你会跳不出来的,还是做设计吧。
    2.架构设计
    在我上班一个年头的时候,就有人跟我说,你看那些毕业三年的人都成为架构师了,你应该往架构方面发展。老实说,那些架构师我觉得只是称谓,他们平时只是关心哪些技术哪些框架比较时髦,然后就让项目里的人去用,而对框架的真正优劣他们并不太清楚。设计模式的东西我也是反复看了N多回,项目里也用过,可是就是记不住,我觉得这些东西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积累灵感,而不是猛看书。并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对操作系统理解不深入,很难做出好的架构。我不知道皓哥怎么看这一点。
    3.如何学习
    我总是认为,能把一种技术学到一定深度的,去学另一种技术也基本能达到同样的深度,并且花的时间越来越少。比如我用linux很少,但我接触了一个月,比那些有两年多linux经验但是没有任何别的系统经验的人知道少不了多少,只是可能在界面的操作上没有他们灵便。比如我对windows下进线程的内存结构了解比较多,到了linux下我自然会去看看对应的这些东西,或者比如windows下多线程是这么同步的,到linux下即使不完全一样我觉得也应该有类似的东西,这样我很快就知道了linux下的做法。再说到内核,几年前孙辉老师做了个七巧板(tangram),csdn节目介照他时说他对windows系统有非常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这老师是数学教授,说话爱扯数学,让人感觉很牛掰。还有爱周民也说他在汇编、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就是想知道这些人是怎么学一个操作系统的,比如他们有没有像我所想的那样去写过很多的内核程序、驱动程序,或者说他们不需要动手写,一眼就能看到本质?我非常希望包括皓哥在内的一些高手能写一些《我是如何研究XXX的》,把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灵感的乍现等描述一番,让一些像我这样的不才之辈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学习的!当然,这个要求是无理D。我一直比较苦恼的是没有高人提携,我所能进去的公司,身边都没有能在我所要学的方面给我电光火石般地点播,而我所钦佩的一些牛人,我又还没有机会和他们共事。好些东西书上讲的不是很清楚,我自己琢磨了一个星期,才明白原来不过如此,只是作者没有把它写明白而已,然后我再去给另外的人讲,不到半个小时他就懂了。我多么希望也有人能这样给我讲,省去了不少时间。当然也有人说,琢磨的过程也是有收获的。
    4.判断能力
    我这个人总是有一些英雄情结,所以我喜欢看搏击比赛中把对手击倒的镜头,然后还YY谁的拳头更硬谁脑子更灵活。可惜了自己不能成为英雄。对于业界的很多知名牛人,我总是在心里想,到底谁更牛一些?很多兄弟估计就要鄙视我了,但我就是喜欢这样去想。也许你会说,每个人的侧重和领域不一样,比较没有什么意义。那我又会想,从整体上来比较,比如我就想着他们谁的脑子更好,如果从事同一样东西谁更厉害。很早之前记得云风好像对梁肇新写的那本《编程高手箴言》似乎有点不屑,我就在想他俩到底谁更牛呢。我想知道皓哥是不是觉得这样很无聊,还有在你的心中有没有过和我类似的想法,有没有自己的一个判断谁谁谁技术更厉害?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判断能力,比如你要面试别人,你就需要判断力。
    5.技术趋势
    新的技术出来太快,像什么html5,我这种不做web的我是基本不去看,只是通过一些评论文章了解一丁点。很多的技术我甚至都不去看,我自己认为他们也离不开操作系统并且是它上面的东西,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去学,觉得还不如把这个时间投入到对上面所说的那些底层技术中去。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是落后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判断哪些新技术是真正需要去追赶以免落后呢?

    同感

  4. 我觉得如果你是高手,可以尝试新的,甚至喜欢的话就去推动他的发展。
    如果你是新手,学习主流,成熟的技术是不错的选择。

  5. 虚心 务实 受益匪浅 阅读每篇文章都有醍醐灌顶之感
    能给别人讲清楚一件事前提是自己已熟捻于心 像牛人看齐……

  6. 但是可能是我写得太多了,别人就被压制住了
    这句话说得很在理。其他人不敢也不知道怎么网上发。我觉得你真想让别人发,就要再开一个网站,这个网站的个人印记太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